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致全体师生的心理防护建议
正值春节假期,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不断蔓延。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大家可能会感觉内心紧张压抑,无所适从,更有人产生惶恐心理,手足无措。在关乎生命安全的疫情面前,产生这样的心态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在此,淄博师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醒各位师生要学会应对疫情危机,做好心理防护,和家人、朋友相互鼓励,共同扶持,做好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积极暗示、正向思维。
首先,稳定情绪,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
疫情的发展,封城措施的实施,必然会引发个体的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无助等;还在一定范围导致了对疫情的过度恐慌、社会群体的心理距离加大、亲人好友之间的心理隔阂等社会不良心态。这些负面心理情绪对于防控疫情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此时正确的做法是稳定情绪,采取科学适当的防护措施,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过分担心;生活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减少外出等。
其次,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减少心理负担
当前,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各种信息中不断变动的感染和死亡人数,病毒、隔离、“封城”等词语不断刺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对于本次疫情和传染的恐惧,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负性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冷静下来细心梳理自己当前的环境和接触情况,逐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来防控。同时要通过官方媒体认识到国家正采取最严厉的管控措施,疫情正在被有效控制,这样才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面临危机,必要的社会支持也很关键,如果心理负担较重,可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亲朋好友进行沟通交流来缓解。
第三,积极暗示,自我鼓励,保持健康的心态
人的身心是一个整合系统,人的健康状况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良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人长期处于焦虑、猜疑、急躁、愤怒、抑郁、后悔等心理状态,会减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果心理压力是短期的,会抑制免疫力;如果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和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伤害。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如感激、满足、愉悦、幸福等能够促使体内的内啡肽与生长激素等上升,从而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我们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平和、理性、乐观、自信等积极心态,促进自身免疫力增强,更好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同时也要做好适度运动,以此来帮助我们减少精神上的紧张, 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体质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